倉庫各部門領料相關規定
2020-03-20 20:00:44內容摘要
為規范公司物料領用、發放流程,是原材料領發管理有章可循,從而更加有效的管理、使用、節約原材料。目的:制定倉庫物料領用管理制度,規范物料領用操作。責任:領料人員、倉庫管理員以及車間主管對本制度實施負責;車間主管、倉庫主管、財務部負責監督本制度實施。為規范公司物料領用、發放流程,是原材料領發管理有章可循,從而更加有效的管理、使用、節約原材料。
目的:制定倉庫物料領用管理制度,規范物料領用操作。
責任:領料人員、倉庫管理員以及車間主管對本制度實施負責;車間主管、倉庫主管、財務部負責監督本制度實施。
一、領料時間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其余時間需臨時領料的,需提前與倉庫管理員取得聯系,在倉庫管理員到場后方可領料;因特殊原因倉庫管理員未能到場,則由倉庫管理員指派委托人辦理物料領用;若倉庫無值班人員或指派委托人時,一律禁止領料。)
二、領料人員及領料程序
(一)領料人
車間由指定人員進行物料領取,原材料領料人為車間組長助理,生產輔助耗材領料人為車間主管助理。
(二)領料程序
領料人填寫領料單并簽字→領料部門主管或經理簽字→倉庫管理員審核簽字→倉庫發料。
1、領料員填寫領料單:領料員按生產或管理所需領用物料,填寫一式三聯領料單,詳細填寫:領料日期、物料名稱、規格、詳細用途、請領數、實領數(必須大寫)、計量單位、領料部門或組別,最后在“領料人”處簽字(簽字必須是全名,以下相同);
2、領料部門主管或經理審核簽字:部門主管或經理審核申領物料用途是否真實合理,“領料單”填寫是否規范,審核后簽字;
3、倉庫管理員審核簽字:審核申領物料用途是否真實合理,“領料單”填寫是否規范,對申領物料核對是否有庫存,在發料處簽字并填寫準確單價;
4、倉庫發料:按有效“領料單”進行發料,根據手寫“領料單”內容錄入ERP系統,在ERP中詳細填寫物料代號、名稱、規格、庫別、單位及數量,并打印“出庫單”(一式三份,一份交財務,一份交領料人,一份倉庫留底);
5、物料領用完畢后,“領料單”保管聯與一份“出庫單”由倉庫管理人員留底備查,“領料單”記賬聯與一份“出庫單”由倉庫管理員交財務記賬,“領料單”存根聯與一份“出庫單”由領料人交生產主管或經理留底備查;
6、車間、倉庫留底備查的領料單據保管期限至少90天,手寫“領料單”必須與倉庫“出庫單”一一對應,收集整理后按不同月份分開存放。
三、各部門領料相關規定
1、各領料人員必須提前作好物料領用計劃,及時備足生產物料,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對于輔助生產的雜件物品,按照每天預計耗用總量為單位提前計劃,一次性領取。
2、認真填寫“領料單”,字跡清晰,所有“領料單”一律不得涂改,涂改無效;
3、當日“領料單”當日到倉庫領料;
4、當日沒有領料的“領料單”,跨日作廢;
5、領料人不辦理領料手續不得以任何名義從倉庫拿走物料
有的說超過3個月不流動就算呆滯,也有的說超過1年不流動才算呆滯??傊?,物料存量過多,耗用量極少,而庫存周轉率極低的物料就是呆滯物料。有效推動本公司滯存材料及成品處理,以達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減少資金積壓及物料管理困難。呆滯物料的預防措施該如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料。
滯料:凡品質(型號、規格、材質、效能)標準,存儲過久已無使用機會或者使用機會但用料極少存量多且變質疑慮、或因陳腐、劣化、革新等現狀,已還用需專案處理的材料。其形式原因如下:
銷售預測值高造成儲料過剩。
訂單取消剩余的材料。
工程變更所剩余的材料。
品質(型號、規格、材質、效能)不合標準。
倉儲管理不善致材料陳腐、劣化、變質。
用料預算大于實際領用。
請購不當。
試驗材料。
滯成品:凡因品質不合標準、儲存不當變質或制妥后遭客戶取消、超量制造等因素,導致儲存期間超過6個月的成品,需專項處理。滯存原因分類如下:
計劃生產
A、正常產品庫存超過6個月未銷售或未銷售完。
B、正常品庫存未超過6個月但已發生變質。
C、與正常品同規格因品質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庫。
D、每批生產發生的次級品儲存期間超過3個月。
訂單生產
A、訂單遭客戶取消超過3個月未能轉售或轉售未完。
B、超制。
C、生產所發生產次級品。
其他
A、試制品庫存3個月未出庫。
B、銷售退回被列為次級品。
物料控制部門設定呆滯料處理小組,專門預防及跟蹤處理呆滯料事件。
工作職責與作業程序
滯料控制部門:
A、6個月無異動滯料明細表的填制。
B、滯料庫存月報表的編制。
滯成品處理部門:
A、請購案件查看無滯料可資利用。
B、追查滯料6個月無異動的原因,擬定處理方式及處理期限。
C、留用部分的督促。
作業程序:
倉庫部門于每月5日前,依類別將6個月無異動的物料填制報表。
2. 滯料處理部門接到報表后、追查滯存原因及擬定處理方式及處理期限。
3. 倉庫部門接到滯料處理報告表后,應在料賬卡上注明處理方式。
4. 若滯料處理方式屬于出售交換,即由采購部門負責處理。
5. 工程部門接到滯料處理表,誤碼立即積極依擬定的處理期限進行處理。
6. 在開發設計新產品是應優先考慮呆料的利用。
7. 對于存量過多的呆料行由開發部研究使用此呆料于現有機種的可能性或為現行使用零件之代用品。
8. 對于已淘汰機種所造成的材較必須維持必要數量的修復零件。
9. 逾期仍未處理完畢的,應注明原因并重新擬定處理方式,經物料控制部門批準后繼續處理。
10. 為防止呆料的發生、PMC部門經理核定申購單時特別注意請購數量,對于即將淘汰的產品應物別注意。
11. 擬報廢方式處理的,應由物料控制部門開具物料報廢單,經核準權限的人員批準后進行報廢處理。
12. 淘汰舊產品時應有完善計劃以盡量避免呆料的發生